猝死指的是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多种情况会导致猝死,主要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方面。
1、心血管系统疾病:这是导致猝死的常见原因,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心肌梗死发作时,冠状动脉被血栓堵塞,心肌严重缺血缺氧,可引发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颤,导致心脏无法正常泵血,迅速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而猝死。心肌病患者,心肌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也容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进而导致猝死。
2、呼吸系统疾病:某些呼吸系统疾病也可能引发猝死,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疾病,栓子堵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导致肺部血液循环障碍,气体交换无法正常进行,进而引起急性右心衰竭和严重缺氧,患者可在短时间内死亡。严重哮喘发作时,气道严重痉挛、狭窄,通气功能严重受损,若不能及时缓解,可导致呼吸衰竭,引发猝死。
3、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是神经系统导致猝死的重要因素。脑出血患者,脑部血管破裂出血,压迫周围脑组织,导致颅内压急剧升高,引起脑疝,压迫生命中枢,可导致呼吸、心跳停止而猝死。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刺激脑血管,引起脑血管痉挛,导致脑缺血缺氧,严重时也可导致猝死。
4、不良生活习惯:长期过度劳累,身体和精神处于极度疲劳状态,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心肌耗氧量增加,容易引发心律失常,增加猝死风险。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长期熬夜还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大量吸烟和酗酒,香烟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大大增加猝死的可能性。
若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心悸、头晕等可能预示猝死的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原地休息,并尽快呼叫急救人员。在等待急救人员的过程中,若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到达医院后,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全面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头颅CT、血液检查等,以明确病因。
猝死高危因素人群的注意事项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等富含营养的食物,减少高脂肪、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适当进行力量训练。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睡眠7-8小时,避免熬夜。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定期复查,控制病情发展。学会缓解压力,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可通过听音乐、旅游、与朋友交流等方式放松心情。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注意劳逸结合,不要忽视身体发出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