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邪马台的卑弥呼,聊一聊三国时期倭与中国的朝贡交流关系

从邪马台的卑弥呼,聊一聊三国时期倭与中国的朝贡交流关系

卑弥呼遣使时面临的时代背景,是当时的东亚存在围绕着魏蜀吴三国展开的复杂的国际关系。与志贺岛金印时期的奴国作为日本列岛内的一个割据政权参与中国的世界秩序不同,倭国是以邪马台国、奴国、伊都国等联合国家的形式,作为中国的朝贡国而加入到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中的。

所谓倭国是以邪马台国为中心的国家联合。同时,日本列岛内还存在一个与这一国家联合相抗衡、乃至拥有凌驾于其上的势力的国家,即狗奴国。我们不应忘记的是,与邪马台国名中“邪(恶的)马”、卑弥呼称呼中的“卑(下)”一样,“狗奴(隶)”这种称谓显示了当时魏朝对倭人地区的看法。

姑且不管这些称谓,且说狗奴国对倭国发动了猛烈的攻击,倭国不得不向魏朝寻求援助。倭国向魏朝报告了狗奴国的攻击情况,为此魏朝身为宗主国,向倭国和狗奴国两国派出一个名为张政的使节,作为皇帝的代表,发布了命令对方停止攻击的檄文。

后来卑弥呼去世,倭国虽一时陷入混乱,但在卑弥呼的族人壹与即位后,便与中国建立了与卑弥呼时期一样的关系。倭国向中国派遣使节,一直延续到继承魏朝大统的西晋时期。

然而,向中国王朝派遣使节的做法到266年便戛然而止。换言之,从卑弥呼到壹与时期倭国向中国的遣使,始于239年,终于266年,其间持续了二十七年。随后413年倭国再次向中国派遣使节,时隔一百多年。

另外,卑弥呼向三国时期的魏朝遣使,既不是发生在238年,也不是发生在240年,而是选在239年,也绝非偶然,这种决策与当时朝鲜半岛的形势密切相关。

卑弥呼得以遣使的直接原因,恐怕还是因为东汉末年在辽东半岛长期割据、妨碍了日本和中国之间交往的、由公孙度建立的公孙氏政权于238年被魏所灭。其二是时间跨度稍长的因素。自向东汉遣使以来,日本时隔多年在卑弥呼时期又恢复向中国派遣政治使节的原因中,包含了当时倭国上层对国际形势的研判:在东汉末年的混乱之后,魏晋政权重新收拾旧山河,中国出现再度统一的趋势,倭国需要应对新的局面。

那么,为什么在266年日本又中断向中国遣使了呢?266这一年,正值蜀国灭亡,西晋建国,而吴灭亡、中国再度统一是280年的事情。这段时期西晋的国力非常强盛,找不出为什么这时倭国停止遣使的原因。另外,八王之乱发生以前,西晋作为统一的国家,贵族文化一派繁荣。因此事实上目前历史学界尚不清楚遣使中断的原因。从266年到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使西晋王朝陷入混乱之前的这段时期,倭国有充分的可能性向中国派遣使节。如此看来,这段空白只能推测是因史料缺失造成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帽子热门网店推荐榜 2025年值得收藏的十家帽子店铺
爱尚广告联盟,重塑数字营销新生态
乐视视频在哪里修改密码
饥荒联机版:春季BOSS全图文攻略,无伤打法稳过大鹅
数据帝分析召唤兽内丹选择:原来大家都打错了?
涂壁哪里打比较多